开元(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服务介绍
SERVICE

服务介绍

数据库思维: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崛起的数据化战略思维(篇)普通业务开元游戏

时间:2023-08-31 07:40:00

  kaiyun体育网址kaiyun体育网址kaiyun体育网址数据库思维并不是程序员的专属,事实上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善于数据库思维。在我们的汉字、青铜、瓷器、丝绸、建筑、印刷、绘画中,处处都有数据库思维的运用。文章较长,大约9000余字,末尾我已经提供示意图。

  毋容置疑,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拥有海量数据的时代,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认知篇中作了充分说明。

  数据不再是白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而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和数据权力。它将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重新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无论你此时此刻是否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数据都会影响着你的命运。要么忍受数据的折磨剥削,要么充分享受数据所带来的红利。

  在认知篇中,我们曾引用哲学家利奥塔1970年的名言结尾:数据库将是明天的百科全书,它超出了每个使用者的能力,是后现代人的“自然”。

  面对海量的数据,利用个人数据库开元游戏,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生产数据将是每一个数字化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同时,无论你是否决定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你都要与他人的数据库或其它公司的数据库产品(比如notion笔记软件)进行交互。

  这点绝非耸人听闻,很多人其实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数据库管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已经在我们的思维方法数据空间【00010】笔记中,展示了多位高手所建立的数据库,供大家参考。

  下面,我们将结合自身建立数据库的经验,来谈谈对个人数据库和数据库思维的理解。

  今天,很多人谈及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或Notion这类笔记软件时,都会提及一个词:数据库。

  对于很多非程序员的人来说,数据库这个词既陌生又复杂,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机编程技术,不是普通人就能使用的。

  数据库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非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NoSQL、云生数据库四阶段,各种技术和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它的本质却从未改变。

  数据库其实相当于一个仓库,只不过它所存放的是数据。我们日常所见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数据库,比如词典、图书资料、音乐库等都是数据库。还有我们经常使用的EXCEL,其实也相当于一个数据库。各种编程技术只是为了设计一些特殊数据库的工具,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数据库。

  如果你依然觉得数据库依然很陌生,那么我告诉你,我们的大脑其实也是一个数据库。

  我们每天学习、实践、交流、游历,实际上都是向大脑数据库输入数据,扩充它的数据规模。

  席文举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思维方法库。他所说的也是每个人的大脑天生就是一个数据库,里面会多多少少存储一些思维方法。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常常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大脑数据库,白白浪费了它。相反,高手往往具备强烈的数据库意识,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扩充和优化自己的数据库。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数据库思维中展开。

  虽然我们说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但是这样的认知并不适合个人的实践以及数字化时代。甚至容易造成一些人的误解,把数据库理解成存放数据的硬盘。比如,不少人在从事知识管理时,就非常喜欢收集存储知识,却从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数据库。

  事实上,我们过去对数据库的认知往往是从程序员或公司角度来理解它的,并不是站在个人角度来看待它的。很多个人口中的数据库往往是从前面的概念中下来的,不仅残缺不全,而且十分僵化。

  在实践中,这样的认知就造成了我们经常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由于缺少前者的技术和理论支撑,既无法像他们一样处理海量的数据,从事复杂的业务,也不能有效地赋能个人实践。

  个人数据库是满足个人发展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和数字化资产。它不仅是一个人在成长路上的数据积累,也是一个人价值创造的无限源泉。它是高手的专属,也是每一个人要跨入专家行列所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

  虽然我们也认为个人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但是它是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而不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我们也将个人数据库作为个人的资产来看待,具备生产资源的属性。

  即使我们在前面做了大量铺垫说明,或许大家对这个定义依然难以理解。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个人数据库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系统,应用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大家的思维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之中,对很多东西并不能从数据库的角度思考。没关系,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个人数据库应用,帮助大家拓宽思维视野。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人往往都是通过书籍、课程、视频、电子文件等资料来学习,但是很少人知道数据库也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它是一个专业的学习系统。

  数据库作为一个学习系统,其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20年代,哈佛便开始了哈佛案例教学法,着手建设自己的案例库。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拥有了全球知名的“世界管理案例中心”。哈佛大学规定,硕士研究生两年学习期间必须通过数据库分析上百个案例。同时,全球其它商学院也乐意高价购买它的案例库用于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

  目前,把数据库作为一个学习系统,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的共识,建立了不同专业的行业数据库,比如,法律案例库、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以及WIKI百科等等。同样,我们的超级思维方法库本身也是一个专业的学习系统。我们通过社群式方法管理,每位专业人士都可以从公共的数据库持续进行学习,建设个人的方法数据库。

  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数据库作为学习系统,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十分丰富且专业的学习资料,更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宽度和深度。利用数据库进行学习,有助于提升我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广博和精深程度。

  同时,我们还认为个人数据库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一方面,碎片化学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碎片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片面、混乱、无序、分散,学习成效不大。

  消极的传统学习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一场徒劳无益的学习,应该及时放弃,回归到深度的学习。

  积极的传统学习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应该基于个人的知识结构而学习,把所学习的碎片化知识不断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这样的观点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多少与我们的时代格格不入。碎片化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回避。同时,今天的知识不断在增长和被颠覆,基于过去的知识结构而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和实践需要。

  王竹立教授基于新建构主义提出了“零存整取学习策略”,以解决碎片化学习的问题。他认为,学习者应该持续不断地积累知识碎片,然后通过零存整取的策略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实现知识创新。

  与传统的知识观不同,零存整取学习策略是数字化时代的知识观和解决方案。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结构完善,而零存整取学习策略采用的是新建构主义知识理论,注重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实现知识创新。

  还有如今盛行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实际上与零存整取学习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通常平常不断记录来积累卡片,以便日后写作的调用。

  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开元游戏,随着碎片化数据的日益积累,它们最后都会自动生成一个庞大的个人数据库:

  我们的思维方法数据方法库最初只是卡片,而后形成了以印象笔记空间为中心的数据库。

  从最终结果来看,与其说我们在学习、在做笔记,不如说我们在建设自己的数据库。做笔记的尽头其实是数据库,通过做笔记将个人数据库的建设无形之中结合起来了。

  所以,针对碎片化学习,个人数据库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你不用再担心碎片化学习没有效果,也不害怕碎片化知识过多。只需要平时经常零存整取,你所学习的知识将会自成体系,形成一个更加有价值的个性化知识网络。

  在很早之前,互联网就流传一篇名为《遍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精神》。作者是一位中科大人士,他在文章中简单介绍了遍历学习法。

  他认为,中科大人拥有一种清华北大复旦所没有的一种精神:遍历。这种精神在早期中科大人身上,随处可见。

  “所有的中科大人,无论做什么,首先都会遍历,各态历经一下”。十分简单粗暴,然而他们却将这种遍历学习法渗透到骨髓里,凡事都喜欢遍历。

  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同样毕业于中科大的知名财经大V张捷教授的印证和认同,并且在成名之后,他说自己也是遍历学习法的受益者。

  当年为了参加奥数,他花了一个暑假,把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约30年的真题认真遍历一遍。最终,他在奥数中获得了全国优胜的良好成绩。

  在玩桥牌方面,他不仅花大量时间记忆自己各种打牌过程,还全面学习了桥牌的各种技巧和杀着。运用遍历学习法,他所在学校的桥牌队更是出了两位国手

  遍历学习法是一个人快速走向专家的学习法,它以数据库为基础开元游戏,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高强度等方式短期内进行轰炸式学习。从数据库中学习,在学习中建设自己的大脑数据库。遍历学习法的学习只是手段,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大脑数据库建设过程。不断汲取外界数据库的数据,疯狂地向自己的大脑数据库输入数据。

  传统观点认为,优秀的思想是一个人冥思苦想的结果。它往往发生在大量学习和思考之后,是一个人短期内获得的成果。既不可控,也无法干预,它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目前,国外非常流行的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rn)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和实践。

  数字花园是指基于数字工具,对想法、思考、灵感、笔记等多种内容进行不断收集、整理、输入、输出,最后形成一座关于个人知识和信息的花园。

  数字花园是数字化时代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一种处理信息流、解决知识创造的隐喻。你可以像建造花园一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与传统知识管理不同,数字花园是一座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其核心理念是让数字内容的持续生长。它认为好的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完善和迭代出来的。任何时候,只要你写下自己的想法,那么未来它就会像种子一样长成参天大树。

  数字花园是一个培育思想的生态系统,你所管理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据库,而是各种有生命力的思想种子。

  类似的是还有常青笔记、渐进式总结、渐进式学习、卡片笔记,都是通过不断地积累数据,建立个人数据库,创造出更优秀的思想。

  相比以往的个人数据库,这些个人数据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生长、时刻孕育伟大想法的生态系统。

  虽然如此,我们依然需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自己的数字花园为什么会永远充满生命力?

  每种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们的超级思维方法库来说,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源于数据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的渐进式创新。

  梁镝先生的跨界人生,就是利用数据库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他是一位60后,大学主修远洋运输管理专业。然而毕业后,他却能在海运、飞机销售、心理学培训、翻译和电影视效行业自由转换,达到专业水平。他所依赖的不是过人的天分,而是数据库思维,利用数据库来解决问题。与其他人不同,他在工作中会主动把工作分解成几个相关的数据项,或者把行业的新概念通过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快速熟悉工作,完成从小白到专家的升级。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工作方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现在我们的很多软件工具都内嵌了数据库功能,像notion、airtable、飞书、多维表格等等。但是,在当时能将数据库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比如,现在很多人管理自己所看过的文档、书籍和电影,都不再是整理和分类那么简单,而是可分析和可挖掘的数据库管理。而这意味着,他们的数据拥有更多的价值空间。

  同时,今天很多人将自己的素材库、知识库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方式中,这也是一种数据库工作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尝试。它能大幅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创造巨大的价值。比如,今天很多优秀的作者都不是像过去的诗人一样,见情生情,有感而写。而是广泛积累自己的素材,利用素材库进行组装式创作。

  毫无疑问,个人数据库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未来将会非常普及。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建立什么样的个人数据库以及个人数据库之间如何协同。

  小结:事实上,关于个人数据库的应用还非常多,以上也只是冰山一角,比如数据库在艺术和数字媒体上的广泛应用。它们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自成体系,千姿百态,难以一一说明。

  相比于传统的数据库而言,个人数据库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它像我们的大脑一样,也充满生命活力。

  这种生命活力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我们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孕育而生的。它继承了我们的模因,与我们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人可能就是知识库。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切数据库管理都可归于知识管理。

  然而,一个人想要成功仅仅依靠知识库完全不够,还需要其它数据库作辅助支撑。一般来说,每个人需要五大数据库:知识数据库、人脉数据库、经验数据库、财富数据库和思维方法数据库。

  五大数据库相辅相成,彼此协作,共同组成了个人数据库的生态系统。其中,思维方法数据库是核心,驱动着其它的数据库高效运行。

  对象不同,管理方式也不相同。五大数据库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互不相同,不可混淆。比如,我们的思维方法库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就完全不相同。然而,今天的知识管理者往往会将它们混淆在一起,要么把它们统统归于知识管理体系之中,要么就是只记录而缺乏系统化管理和研究。

  我们必须根据每一种数据库的特征,为每一个数据库建立起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真正威力。

  计算机科学家戴克斯特拉说:“我们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数据库的使用自然也不例外。随着大家对数据库的熟练使用,必定会生成一种数据库思维,以提高自己的数据库技能。

  然而在正式介绍数据库思维之前,我依然想纠正一下这种思维定式:数据库思维并不一定局限在外在的数据库工具,它也可以运用于我们的大脑,因为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库。

  很多一流的高手之所以能轻松战胜普通人,并非是他们有多么聪明,而是他们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

  以国际象棋为例,业余选手往往追求华丽的技巧,而国际象棋大师的大脑都有一个丰富的数据库。他们的大脑至少保存了30万个有意义的组块组成的数百万个棋局,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数据库。一旦遇到临阵对局,他们就会自动搜寻可破解棋局的方法。面对如此强大的数据库,业余选手根本招架不住。

  类似的还有钢琴家、外科医生,他们都是典型的基于数据库而工作的职业。在他们的大脑中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数据库,可以随时提取知识、技巧、经验和案例,为他们复杂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同样,普通人只有树立数据库思维,日积月累,一样也可以成为专家。在认知篇中,我们所介绍的卢曼、杰克·伦敦、钱钟书、杨奎松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记录和积累数据,最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各不相同。如同天上的月亮一样,诗人往往想到的是远方的故人,科学家想到的是星体。

  对数据库的认知同样如此,只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驾驭和运用它。

  数据库思维就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数据库专属思维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在数据世界更好地思考和生存。

  数据库思维是一种数据化思维方法,也是我们利用数据来对世界进行重新构建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四大特征,可精简为DMHS模型:

  数据库思维就是把一切数据化,从数据的角度来思考一切。这是数文明时代的重要思考方式,即从数据的角度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对此,我们在认知篇已经作了大量介绍:

  数据连接一切:数据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让我们可以连接一切可连接的力量。

  数据驱动一切:数据驱动学习、数据驱动思考、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流程,一切都在以数据为中心,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数据重塑一切:一切数据化,重塑各行各业,重塑人和万物,重塑思维和行为,创造新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特别想要强调的是将个人数据化。把自己的一切全面数据化,不仅仅包括工作、学习、生活,还有思维、行为、灵感、情绪等等。特别是后者,常常容易被大家忽视。实际上它们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把自己数字化并不是为了记录自己,而是为了通过数据库来管理自己。将自己数据化,只是手段。它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所积累的数据,建立个人数据库来管理和优化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都是一个粗放的人生。虽然有规划,但是依然算不上高效。不是点点滴滴的浪费,就是各种看不见的小漏洞,在细节上永远难以做好,始终处于一个管理低效的状态。

  相反,通过数据库将自己数据化,能够从数据上科学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管理自己、优化自己,获得一个更加精致的数字人生。

  利用数据库管理人生的最佳典范就是柳比歇夫,他是俄罗斯的昆虫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在短暂的一生中,柳比歇夫一共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并且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有12500页打字稿。

  他之所以能如此高产,完全得益于他将自己的时间管理法,把自己的生命数据化了:

  从数据库角度来看,柳比歇夫实际上已经完全将自己的生命时间数据化了,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自己生命的每分每秒,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时间,让它们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

  通过感官认知世界,往往是粗糙且感性的,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通过数据认知世界,我们将能超越感官的局限,使自己的认知更加客观真实、理性科学:

  其实,我们文化的基因中早就遗传了模块化思维。我们的古人很早就对模块化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在《万物: 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中,德国学者雷德候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制作,发现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模块化思维。

  中国人首先规定基本要素,而后通过摆弄、拼合这些小部件,从而创造了艺术作品

  比如,我们的汉字就是通过模块化创造出来的。古人首先将单独的笔画作为一个元素,然后通过笔画之间的组合,创造了类似于偏旁部首的模件,最后让模件之间自由组合,形成了一个个单独的汉字。除了汉字,中国的青铜、瓷器、丝绸、建筑、印刷、绘画都运用了模块化思维。

  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品牌、集装箱、平台系统,都可以理解为模块。可以说,模块化思维无处不在。

  回到个人数据库中,我们常说的思维模型、思维框架、知识晶体、组块、卡片笔记实际上都是模块。它们都是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高度压缩,封装成一个个简洁清晰的模块。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将复杂的事情拆解成简单的模块,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比如思维模型就是对复杂世界的高度简化;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些模块可以自由组合,反复使用,比如利用组块化笔记,可以自由组合成一篇篇文章。

  单独的模块没有价值,组装的模块才能价值。至于如何组装,不同的数据库拥有不同的组装方法。在超级思维方法库中,思维方法组装方法是通过思维方法定律之七、思维方法定律之八、思维方法定律之十一进行组装的,即问题、领域、交流。

  数据库拥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单独的数据根本没有价值。只有当它们相互连接在一起时,我们才能产生新的洞见,创造巨大的价值,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这是一本关于明史的书籍,但是它的成功与超链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作者明月通过超链接,将明史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一一串联起来,构成了一条条我们过去从未发现的历史逻辑。

  比如,在明史上有两位我们认为根本扯不上关系的人物,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有关系。一位是风流才子唐伯虎,放荡不羁也消极颓废;另一位是“职业旅行家”徐霞客,不试图科举入仕,却一生周游各地。这两位是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看似毫无关联。明月却通过大量超链接的关联和分析,发现唐伯虎和徐霞客的祖父徐经是莫逆之交。两人当年共同进京赶考,一起卷入了“科考案”,仕途尽毁,两家人从此再无心于官场。从他们的经历来看,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徐霞客与唐伯虎命运会如此相似。

  类似的还有火爆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它也是数据库思维的成功运用。漫威电影宇宙虽然每部都是关于单个超级英雄的独立故事,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由多种虚构时空和现实时空共同叠加、多个不同来源的超级英雄共同组成。每一位超级英雄的故事是数据库的模块,而隐藏在电影中的彩蛋就是超链接,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跳转。比如,在《钢铁侠2》中,神盾局科尔森特工在找托尼斯塔克时, 他拿起一面的半成品盾牌,是美国队长的盾牌设计样品。这一小小的细节,无意中透露了美国队长与钢铁侠之间的巧妙关系,让原本的独立故事建立了联系。

  在个人数据库中,超链接是不同数据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将一条条零散的数据连接起来,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关系。最具魅力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非逻辑的。你可以自由链接,即使数据相同也能生成一张极具个性化的数据网络系统。

  个人数据库能不能持续保持活力,取决于它能不能创造价值、分享价值。与传统的数据观不一样,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天生具有传播性和吸引力。只要数据具有价值,就会有大量的人关注。所以,在很多个人数据库中,大家都将分享作为重要的部分。

  在知识管理中,分享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反馈、建立品牌影响力,是我们从事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分享普通业务,有助于个人品牌的提升。

  在数字花园中,它的分享是半公开的,介于笔记本和博客之间。既有助于减轻个人写作的压力,也助于获利良好的反馈。

  在超级思维方法库中,我们的分享是带有门槛收费性质的。既能保证系统良性运营,也能实践思维共享的目的。

  个人数据库是一个数字化生态系统,持续地进行价值分享有助于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保持活力,完成自我的不断成长。它是一个良性循环,能帮助我们持续地建设自己的数据库。

  数据化、模块化、超链接、共分享,是数据库思维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数据库思维还包括数据库的采集、分类、检索、调用、输出、映射等思维方法,用以建设自己的数据库,实现对事物的处理。

  我们需要注意的,每种数据库各不相同,运用数据库思维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能把一种数据库思维强行照搬到其它数据库中,比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很多人试图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来管理一切。

  经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与其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不如说数据库是未来的重要资源。未来谁掌握了数据库,谁就有可能成为超级智能个体。而数据库思维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体系,它是我们建设和挖掘数据库的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在数据世界。

  数据库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意识。它意味着,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建立牢固的数据库意识 ,利用数据库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前后大约花了一万六千字来试图说明数据库思维,但是它的理论和运用太广泛,很多东西依然没有办法说清楚,需要大家自行去探索和实践。

  最后,我们以刘如江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它是点燃我写数据库思维系列的导火索,也希望它能开启你的探索之路:

  数据库就犹如现实世界中的矿产资源,富含着大量有效成分及其规律,等待着我们去勘探、开采、提炼、加工,并创造性合成一些全新事物。

Copyright © 2012-2023 开元(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

网站地图